不想当上班“卒” 这份新职业手册请收好
日期:2021-04-22 浏览
家里太乱了,请一个人帮你“断舍离”;晚上跑个步,还有人专门陪着指导;出门找不到共享单车,几天后会有人过来投放……有没有想过,这些日益熟悉的场景背后,蕴含着丰富的新工作机会?
  不是我不明白,是这世界变化太快。风起云涌的新经济,让“工作”的定义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。越来越多的80后、90后,开启了不一样的职业生涯。在彰显个性的同时,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。
  新经济“魔术”:从360行到3600行
  共享单车运维员、共享办公管家、信用管理师、量化交易员、时尚博主、家庭收纳师、食物造型师、陪跑师、基因检测师、UP主、无人机培训师……新职业“脑洞”大开的程度,超出想象。
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新职业也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经济,是孕育这些新职业的沃土。
  虽然没有准确的官方定义,但“新经济”的覆盖面是很广泛的。不仅仅指第三产业中的“互联网+”、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和业态,也包括工业中的智能制造、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,还涉及到第一产业中的家庭农场,农村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等。
  近两年,“新经济”加速成长,展现出令人惊叹的“魔力”: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,中国的就业指标(包括新增就业人口、调查失业率等)在全球63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。
  毫无疑问,由“新经济”催生的“新职业”,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。不断更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显示,就业岗位正从原来的360行,向新的3600行迈进。越来越多的人在放飞个性的同时,也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。
  新职业五大法则:看看你占了几条
  正因为与新经济同频共振,看上去缤纷多彩的新职业,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。不想被“格子间”束缚的你,不妨参考以下五大法则:
  【互联网基因】共享经济造就了共享单车运维员、共享办公管家、共享房屋房东,平台经济带来了专车司机、快递员、外卖员。时下最热门的创业领域,大都有互联网的基因。随着互联网“连接一切”,人们的“职业版图”正在被迅速刷新。
  当下的互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和服务领域。随着互联网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,向着制造业和农业深度拓展,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工种,还将不断涌现。
 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,互联网时代的新职业有一些新特征。如任务碎片化,劳动时间不固定;劳动关系多样化,如平台和员工之间已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;产品和服务个性化,劳动产出更加适应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等。
  【细分再细分】一份食物,光有营养不行,还得好吃。光好吃不行,还得好看。于是,食物造型师华丽诞生了。不得不说,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,在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细分领域,造就了一个个新职业。
  “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”,借着消费升级的东风,新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出来:跑步锻炼有陪跑师,出门旅游可以私人定制……由于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,任何一项小小的需求,都可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。
    【“无人”背后的人】无人驾驶、无人超市、无人机送货……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让“无人”的概念变得炙手可热,也让很多人担心自己变为“无用”的阶层。“未来十年50%的工作将消失”之类的说法,吓到了很多脆弱的心灵。
  其实,再发达的人工智能,再多的“无人”技术,其背后还是有人在研究、操控。只不过,他们的工作由台前变成了幕后。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,长期看科技带来的就业远大于失业。拿人工智能来说,其背后的算法工程师,现在处于极为紧缺的状态。与其担心将来被取代,不如现在赶紧充电。
  【爱好即工作】好几年前,老人会说:“幽默不能当饭吃”,也没有人把“爱讲笑话”当成一份工作。而今,“段子手”实实在在出现了。好几年前,喜欢二次元文化、擅长做弹幕视频只是一项消遣。而今,“UP主”的工作室已经在三次元的真实世界里完成商业变现。
  把爱好变成工作,已成为很多90后、95后的新选择。没那么多指令,也没有严格的指标考核,凭着兴趣做事,“玩着玩着就把钱给挣了”。所以呢,急着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的家长,看看尊重孩子的天性、培养他们的兴趣是多么重要!
  【老手艺回春】听起来,新的职业,往往和新的知识、新的技能有关?也不完全是这样。人总有一些刚需,比如吃饭,从古代的庖丁到现代的厨师,职业的“马甲”在变,但追寻美味的内核没有变。
  所以,在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,“老手艺回春”的故事一再上演,甚至比以前活得更滋润。共享单车火了,忙坏了制造车间和修车师傅。街边的裁缝少了,上门订做的老师傅却吃香了。一度被视为冷门的兽医专业毕业生,现在成了萌萌的宠物美容师……社会不会亏待有手艺的人。
  新就业观念:金领白领灰领蓝领的界限正在模糊
  新经济催生新职业,新职业带来新就业观念。过去,人们习惯性地按照工作环境的好坏和收入的高低,把职业分为金领、白领、灰领、蓝领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这些“领”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。
  “我一个月工资1.5万元,会为了2000元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?”前几年,一个顺丰快递员在白领办公室“发飙”的段子在网络上四处流传。言语之间,满满的职业自豪感。按照传统观念,快递员是一个“蓝领”岗位,可飞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日益提高的技术含量,让快递员也站到了上市公司敲钟仪式的现场。
  在采访中,记者还接触到很多令人感慨的故事。28岁的韩艺恩曾是上海陆家嘴一家金融企业的法务。当她转行去做家庭收纳师的时候,妈妈哭了。因为在老一辈人看来,这是个“伺候人”的工作。可经过两年多的积累,韩艺恩在圈子里做出了名气。不仅上门服务,还收学员、开讲座,“钱景”颇为可观。越来越多的长辈,慢慢理解并认可她“不做法务做家务”的选择。
  从农耕社会、工业社会,到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,新技术的发展,迅速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形态。当移动支付取代了收银员,人工智能取代了重复劳动者,就如当年的汽车司机取代马车夫一样。
  可以预见,未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、职业也会越来越多元化。“高大上”的工作如投行交易员,如果不努力,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。而更多没有先天光环的岗位,只要愿意付出真心和努力,一样可以活出精彩。
  未来已来。拥抱新经济,爱上新职业。你,准备好了吗?